上海、南京、杭州,是长三角地区最为重要的三座城市。抗战爆发后,三座名城都遭到了侵略者的践踏,许多人知道淞沪会战的悲壮,南京大屠杀的惨痛,而“天堂之城”杭州,在1937年12月24日沦陷后,又是何等的景象呢?
“有一位加拿大的目击者,他逃回上海后对《纽约时报》的上海特派员说,第一批攻入杭州城的日本士兵被宣布‘自由活动三天’……日军在杭州制造了类似南京的惨案。”杭州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导师周东华教授多年以来一直在搜索海外档案中的日军侵华罪证,他告诉记者,当时旅居杭州的不少外侨一度幻想通过国际交涉保护杭州不受践踏,但是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让“天堂”一刹那沦为了“地狱”。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上海南翼的杭州作为后方大城市的地位顿时凸显出来。周东华说,当时中国军队有大量伤员被送到杭州治疗,上海及周边的不少难民也疏散到杭州。
1937年11月5日,日本第十军在杭州湾登陆,这一抄后路的战术迫使上海战场的中国军队开始撤退。12月13日,南京沦陷。12月24日,杭州沦陷。周东华说,在杭州沦陷之前约一个月,杭州的中外人士联合在上海中外报刊上刊文,希望“勿以杭州列入敌对行为之区域”,原因是“杭州为著名文化与天然美景之地”。
“当时住在杭州的外国侨民约有30人,他们已经知道日军在南京的暴行,但仍然存有幻想,希望通过国际交涉保护杭州。”周东华说,但是杭州沦陷后,日军的所作所为,被他们视作“任何文明人都会感到痛苦的往事”,他们通过日记、书信、照片、打印稿、新闻稿等如实记录了日军的行径,这些记录又通过多种渠道在海内外传播,成为实录日军暴行的铁证。
“我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图书馆里,找到过一个档案盒,档案详细记载了日军在杭州的行径,记录者就是当时在杭州的外侨们。”周东华说,杭州师范大学和杭州市档案馆的研究人员一直在整理海外档案中日军在杭州的罪行记录,最近结集出版了《杭州,1938:海外档案中的日军侵华罪证》。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省历史学会副会长陈红民表示,这批档案是研究日本侵华史和杭州地方史的珍稀且重要的文献与史料。
“圣诞节的中午,日军开始占据杭州。到了晚上,他们破门进入各类建筑,大肆抢劫掳掠。极端恐怖统治才刚刚开始,整个城市至少90%的民房被劫掠,大量妇女惨遭凌辱……”英国侨民苏达立是当时杭州广济医院(今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院长,他在回忆录中详尽记载了杭州沦陷后的惨状。
苏达立和同事在杭州市区南部的闸口街道看到,很多人的头被砍了下来,这片区域受到破坏的力度比被纳粹德国轰炸过的英国城市还要严重。而在杭州城东边的乔司镇,他的记录也见证了“乔司千人屠杀”的痛史。他赶到乔司时,旧日繁华的古镇只剩下3个活人。
“当时就连外国侨民的生命财产也会受到威胁。”周东华告诉记者,一位法籍天主教神父为了保护中国妇女不被侮辱,被日军拔须羞辱,另一位退休的海关英籍关员则被日本兵拳打脚踢。“对于这些行径,日军也作了所谓的调查,狡辩称是中国人和外国人混居在一起,导致日本士兵无法区分,还声称抢夺外侨财产之事是中国人所为,并嫁祸给日军。”
“谁是罪魁祸首,日军高层心知肚明。”周东华说,当时日本陆军省对此发过密电。密电表示日本外务省已经收到了美国驻沪领事馆对日军暴行的抗议,但若通过外交途径正式回应,等于不打自招,于是要求“尽可能地安排在当地解决”。
近年来,周东华等人在美国、英国等多个档案馆里,发现了不少抗战期间旅居杭州的外侨留下的档案。“他们留下了侵华日军在杭州施暴的大量真实记录,整理这些档案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牢记历史,揭露这些罪行,这也是学者的责任。”(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