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至14日,2025年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即“慕尼黑国际车展”)在德国慕尼黑举行,全球汽车制造商齐聚一堂,集中展示最新技术成果与产业发展趋势。中国车企集体亮相,新能源车型吸引了众多海外观众关注。东风柳汽总经理、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事业部副总经理林长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车展上,东风柳汽携多款纯电与插电混动车型亮相欧洲,为当地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选择。目前,公司正加快海外战略布局。
林长波坦言,这是他第三次带领东风柳汽参加慕尼黑车展,感触颇深。“欧洲车展的专业化和国际化程度很高,这里不仅展示产品,更展示未来汽车产业的方向。能在这里与全球领先的车企同台交流,我们既感受到压力,也看到机遇。”他说,“我特别注意到欧洲用户对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关注度非常高,这对我们未来的产品布局是一个重要启示。”
在谈到欧洲市场时,林长波表示,这里既是挑战也是试金石。“欧洲法规较严格、用户要求高,但正因如此,在这里被接受,就意味着我们的产品和技术真正具备了全球竞争力。”他强调,欧洲市场对电动车的接受程度较高,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对东风柳汽而言,进入欧洲不仅是销售,更是品牌和技术的升级,我们希望通过新能源SUV和MPV,为欧洲家庭提供多样化的出行选择。”
林长波介绍,公司产品目前已进入12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了整车出口,还通过散件组装和与中资项目协同“走出去”,推动从产品输出向产业链和生态链延伸。“我们的出海不是简单把车卖出去,而是要真正融入当地市场,成为当地用户信赖的伙伴。”
他说,为了适应多样化市场需求,公司已完成100余项海外适应性开发,涵盖气候、路况、法规和驾驶习惯等差异。例如,在东盟市场研发右舵车型,在东南亚推广插电混动,在欧洲则重点推出纯电动车型。与此同时,东风柳汽在全球建立了近200家经销商网络,并在中东、东南亚、非洲等地推进本地化生产和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通过就地生产,缩短交付周期,还能带动就业,真正做到与当地经济的深度融合。”林长波说。
林长波认为,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深刻变革期,新能源化、智能化以及数字化出行趋势日益显著。他说:“中国车企出海不仅是为了市场份额,更是在全球产业格局中寻找技术和标准的验证机会。中国在新能源电池技术和数字化运营方面具备一定优势,而欧洲在产品标准和驾驶操控技术上领先。双方在竞争与合作中都能获得成长。”他指出,这一趋势意味着,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既面临严格的法规和高标准的市场,也有机会借助全球产业升级提升自身国际影响力。
在技术方向上,林长波总结为“全球标准+本地适配”。他介绍,公司在产品布局上注重差异化:在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地的市场,主推高端新能源SUV和MPV,既是为了满足用户对科技、安全与环保的高标准要求,也是顺应当地的碳排放法规。在上述这些市场,公司在智能驾驶方面对标欧盟标准,设计语言更加现代化,并强调续航和安全性能。
在东南亚和中东,公司则更注重性价比,主打混合动力SUV和七座MPV,以缓解用户的里程焦虑,同时提升车辆在高温和沙尘环境下的适应性;在非洲和南美等新兴市场,则提供耐用型燃油车,以满足长期高强度使用需求。在智能驾驶方面,欧洲市场重点强化自动刹车、车道保持等功能,东南亚市场优化摩托车识别系统,中东市场则着力增强防沙尘能力。
这种因地制宜的布局,既回应了市场需求,也体现了企业对全球多样化环境的适应能力。林长波表示,不同市场有不同的痛点,企业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加以解决。
他同时指出,中欧在绿色转型、智能制造等方面各有所长,合作空间广阔。“如果能把欧洲的优势和中国的优势结合起来,将推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变革。”林长波说,“我们希望在欧洲市场,互利共赢,共同推动清洁能源和智能交通的发展。”
林长波强调,海外布局不仅关乎市场拓展,更应兼顾环境和社会责任。“我们的智能制造基地严格遵循绿色工厂标准,采用节能工艺、光伏发电和循环水系统,力求降低能耗和碳排放。”他表示,在产品端,新能源车型的推广不仅符合当地法规,更推动城市交通减排;在供应链环节,公司优先选择绿色能源供应商,并建立电池回收体系,力求将环保理念落实到生产和运营全过程,“我们希望通过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让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获得认可。”
他强调,海外拓展不仅是产品输出,更是品牌与文化的双向交流。公司通过与参加国际车展、开展公益项目等方式,努力塑造“负责任的本地企业公民”形象。展望未来,林长波认为,中国汽车出海应依托技术进步、品质提升和文化交流,着力提供符合当地需求的可靠出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