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湖南“一张图”,时空数据如何赋能高质量发展?-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5 09/04 16:34:43
来源:新华网

数字湖南“一张图”,时空数据如何赋能高质量发展?

字体:

  新华网北京9月4日电(记者刘军)今年8月29日是第22个全国测绘法宣传日,记者跟随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主题采访团走进湖南省自然资源厅指挥中心,巨幅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卫星影像、地面监测数据与三维模拟场景。工作人员轻点鼠标,三湘四水的土地、矿产、林地、水域资源一览无余,无人机回传的实时画面、北斗定位信息、灾害预警信号在此汇聚——一幅“数字湖南”的动态图景正变得清晰可见。

  “以前要找块合适的地,得跑断腿、磨破嘴,现在有了‘智慧选址’,十天的工作量压缩到了一天。”湖南省第三测绘院数据应用部工程师湛晨演示湖南省自然资源指挥系统平台时说。就在几个月前,一个大型养殖项目“北牧南移”急需落地,传统方式选了两个月的地块,竟都涉及永久基本农田。而通过AI选址系统,输入“靠近道路、远离污染、避开红线”等条件,几分钟内就筛选出12块合规用地。

  湛晨说:“现在业主企业一周内就签了框架协议,真正实现了‘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

  天空地网全覆盖,自然资源长“慧眼”,湖南作为全国数字政府建设在自然资源领域的试点省份,短短几年内,构建起“天空地网”一体化监测体系。上百座北斗地面基准站组成“问北位置”网,将定位精度提升至厘米级;超过2.5万座铁塔视频监控点覆盖全省绝大部分耕地与林地;统筹调度卫星超百颗、无人机两百多架,实现全省遥感影像高频更新。

  “你看,这是株洲茶陵县马江镇的火情监测画面。”工作人员调出了当天的指挥平台系统记录:下午17时08分,铁塔摄像头自动识别烟雾并告警,信息实时推送至省应急管理部门。由于发现早、定位准,火情得以及时控制,未造成重大损失。

  “全省像这样的智能识别告警,已累计超过17万条。”该工作人员补充说,“山火、地质灾害、耕地违规使用……都能‘一眼看穿’。”

  湖南的另一张“数字名片”,是覆盖全省的实景三维体系。21万平方千米地形三维、1141平方千米城市三维、72平方千米部件级三维——湖南率先实现了全省域三维数字化。

  “这不是‘拍出来’的,是‘测出来’的。”技术人员一边展示张家界核心景区三维场景,一边表示“随便点一个位置,不仅可以实时显示经纬度和高程,还能测算任意两点距离、建筑高度,甚至地层结构。”

  实景三维不仅用于旅游和城市管理,还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据悉,湖南创新将3000米以下空域划分为1立方米大小的网格,每个网格赋码、分类,禁飞区、限飞区一目了然。

  “以后无人机导航就像地面开车看导航一样,空中也有‘三维高精地图’。”

  数据活了,产业火了。在湖南省“自然资源全要素市场”平台上,土地、矿产、碳汇等资源像商品一样明码标价、公开交易。

  今年5月,该平台走进深圳推介,现场签约项目15个,预计投资超130亿元。“我们推出了‘不打烊的矿业权超市’、组合式‘资产包’,企业可以像逛超市一样选资源。”湖南省第一测绘院实景三维推广应用部部长曾庆笑着说:“资源要素真正流动起来,才能释放价值。”

  数据本身也在成为“商品”。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在全国率先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首批发布4类50多项数据产品,企业与机构可通过合规申请获取使用。

  “既保障安全,又盘活数据价值。”曾庆表示,数字治理,服务民生数字化转型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于人。“天地图·湖南”日均地图服务调用超2000万次,为公安、水利、农业等20多个领域提供支撑;“乡村振兴用地宝”上线后,累计服务访问超33万次,分析用地超1000万平方米,从源头减少“无心之违”;实景三维岳阳楼、南岳七十二峰数字图卷、东江湖三维导览等文化产品,则让厚重历史变得可触可感。

  “我现在外出巡查,只需带一部手机。”一位县级自然资源调查员在视频连线时告诉记者:“‘天巡助手’APP整合了所有业务图层,现场就能查规划、看红线、报问题,效率提高太多了。”

  从二维到三维,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湖南省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为底座、以数据要素为引擎,推动自然资源治理走向实时化、精细化、智能化,探索出来一条以数字技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路径。

【纠错】 【责任编辑:李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