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丨西藏隆子县:雪域高原的“沙棘传奇”-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5 07/25 19:20:15
来源:新华网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丨西藏隆子县:雪域高原的“沙棘传奇”

字体:

  这是7月20日拍摄的隆子县的“世界最大人工种植连片沙棘”(无人机照片)。

  西藏山南市隆子县地处高寒干旱区,平均海拔3800多米。20世纪60年代,隆子河谷一片荒芜、风沙肆虐,一年近8个月沙尘天气。1964年,时任新巴乡乡长朗宗带领群众在新巴乡忙措村沙滩上试种沙棘、柳树、杨树等5种树苗,最终只有沙棘存活。1965年,沙棘种植在隆子县推广开来。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隆子河谷筑起了一道绵延40多公里、占地面积超50平方公里的沙棘林,实现了生态、产业、民生与文化的协同发展。2019年,隆子县沙棘林被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认证为“世界最大人工种植连片沙棘”,成为隆子县最耀眼的生态名片。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pagebreak

  7月20日,人们在隆子县沙棘林生态公园游览(无人机照片)。

  西藏山南市隆子县地处高寒干旱区,平均海拔3800多米。20世纪60年代,隆子河谷一片荒芜、风沙肆虐,一年近8个月沙尘天气。1964年,时任新巴乡乡长朗宗带领群众在新巴乡忙措村沙滩上试种沙棘、柳树、杨树等5种树苗,最终只有沙棘存活。1965年,沙棘种植在隆子县推广开来。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隆子河谷筑起了一道绵延40多公里、占地面积超50平方公里的沙棘林,实现了生态、产业、民生与文化的协同发展。2019年,隆子县沙棘林被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认证为“世界最大人工种植连片沙棘”,成为隆子县最耀眼的生态名片。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pagebreak

  7月20日,74岁的桑旦在隆子县沙棘林生态公园散步。她是第一批种植沙棘的村民之一,村里人亲切地称她为“沙棘奶奶”。

  西藏山南市隆子县地处高寒干旱区,平均海拔3800多米。20世纪60年代,隆子河谷一片荒芜、风沙肆虐,一年近8个月沙尘天气。1964年,时任新巴乡乡长朗宗带领群众在新巴乡忙措村沙滩上试种沙棘、柳树、杨树等5种树苗,最终只有沙棘存活。1965年,沙棘种植在隆子县推广开来。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隆子河谷筑起了一道绵延40多公里、占地面积超50平方公里的沙棘林,实现了生态、产业、民生与文化的协同发展。2019年,隆子县沙棘林被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认证为“世界最大人工种植连片沙棘”,成为隆子县最耀眼的生态名片。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pagebreak

  这是隆子县沙棘林生态公园种植的沙棘树(7月20日摄)。

  西藏山南市隆子县地处高寒干旱区,平均海拔3800多米。20世纪60年代,隆子河谷一片荒芜、风沙肆虐,一年近8个月沙尘天气。1964年,时任新巴乡乡长朗宗带领群众在新巴乡忙措村沙滩上试种沙棘、柳树、杨树等5种树苗,最终只有沙棘存活。1965年,沙棘种植在隆子县推广开来。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隆子河谷筑起了一道绵延40多公里、占地面积超50平方公里的沙棘林,实现了生态、产业、民生与文化的协同发展。2019年,隆子县沙棘林被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认证为“世界最大人工种植连片沙棘”,成为隆子县最耀眼的生态名片。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pagebreak

  这是7月20日拍摄的隆子县的“世界最大人工种植连片沙棘”(无人机照片)。

  西藏山南市隆子县地处高寒干旱区,平均海拔3800多米。20世纪60年代,隆子河谷一片荒芜、风沙肆虐,一年近8个月沙尘天气。1964年,时任新巴乡乡长朗宗带领群众在新巴乡忙措村沙滩上试种沙棘、柳树、杨树等5种树苗,最终只有沙棘存活。1965年,沙棘种植在隆子县推广开来。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隆子河谷筑起了一道绵延40多公里、占地面积超50平方公里的沙棘林,实现了生态、产业、民生与文化的协同发展。2019年,隆子县沙棘林被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认证为“世界最大人工种植连片沙棘”,成为隆子县最耀眼的生态名片。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pagebreak

  7月20日,隆子县居民在沙棘林生态公园弹奏西藏传统乐器扎木念。

  西藏山南市隆子县地处高寒干旱区,平均海拔3800多米。20世纪60年代,隆子河谷一片荒芜、风沙肆虐,一年近8个月沙尘天气。1964年,时任新巴乡乡长朗宗带领群众在新巴乡忙措村沙滩上试种沙棘、柳树、杨树等5种树苗,最终只有沙棘存活。1965年,沙棘种植在隆子县推广开来。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隆子河谷筑起了一道绵延40多公里、占地面积超50平方公里的沙棘林,实现了生态、产业、民生与文化的协同发展。2019年,隆子县沙棘林被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认证为“世界最大人工种植连片沙棘”,成为隆子县最耀眼的生态名片。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pagebreak

  这是7月20日拍摄的隆子县县城和沙棘林生态公园(无人机照片)。

  西藏山南市隆子县地处高寒干旱区,平均海拔3800多米。20世纪60年代,隆子河谷一片荒芜、风沙肆虐,一年近8个月沙尘天气。1964年,时任新巴乡乡长朗宗带领群众在新巴乡忙措村沙滩上试种沙棘、柳树、杨树等5种树苗,最终只有沙棘存活。1965年,沙棘种植在隆子县推广开来。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隆子河谷筑起了一道绵延40多公里、占地面积超50平方公里的沙棘林,实现了生态、产业、民生与文化的协同发展。2019年,隆子县沙棘林被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认证为“世界最大人工种植连片沙棘”,成为隆子县最耀眼的生态名片。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纠错】 【责任编辑: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