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冲不垮的“村超”-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7/27 10:41:13
来源:新华网

记者手记:冲不垮的“村超”

字体:

  新华社贵阳7月27日电 记者手记:冲不垮的“村超”

  新华社记者罗羽、许仕豪

  7月26日,星期六,榕江“村超”足球场。蓝天白云下,簇新的人工草坪、鲜红的跑道、斑斓的看台,一切如常般光彩夺目。伴随着球队、啦啦队、游客等人群不断涌入球场,耳边响起一阵阵“加油”的欢呼声,大家猛然意识到,“村超”真的回归了!

  ↑7月26日,大量观众来到榕江“村超”球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在经历特大洪水肆虐、家园蒙尘的艰难一月后,那个点燃万千激情的“超级星期六”,带着感恩与坚韧,强势回归了!

  从2023年火爆出圈,到2025年红红火火进入第三届的“村超”,留给人们的印象,是参赛球员奋力奔跑的身影,是各族群众盛装起舞的风姿,是八方游客欢乐观赛的笑脸……

  这样一片热土,一个月前却遭洪水重创。

  6月24日、28日,榕江连续遭遇特大洪水侵袭,县城两次被淹,损失惨重。

  ↑6月25日,救援人员在贵州省榕江县遭受洪水袭击的“村超”球场清淤(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位于县城核心区的“村超”足球场,也两次被洪水淹没,蒙上了一层土黄色。洪水退去,球场一片狼藉。

  “村超”赛事被迫按下暂停键。

  自首次洪灾就进入球场救灾,“村超”劲旅月寨村队队员李发雄、忠诚村队队员王香兵等,面对及膝的淤泥和遍地的建筑垃圾,毅然踏出了一条条道路。

  与此同时,听闻榕江发生洪灾,消防、应急、电力、民兵、武警等全国各地的救援力量也疾驰而来,与当地开展自救的干部群众一道,肩并肩、心连心,全力投入战斗。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雷霆公益救援队队员梁晓磊说,他之前在网络上关注过“村超”,知道这里的干部群众有很强的凝聚力。连续一周的救灾,榕江干部群众团结协作、先公后私的精神让他深受感动。

  据不完全统计,前后投入榕江洪灾的救援力量超3万人,其中当地党员干部超过1.8万人,自发参与的群众不计其数。

  “村超”各村球队队员和啦啦队员,或在后方参与盒饭制作、搬运物资,或奔赴一线清淤清障、重建家园。

  ↑7月15日,工人在贵州“村超”球场焊接观众席位钢架。新华社发(李长华 摄)

  备好炊具、提来米油、架起大锅,洗菜、切菜、炒菜……榕江各乡镇的老老小小积极出动,累计为救援人员、志愿者等供应盒饭超过46万份,彰显了全县人民精诚团结、守望相助的力量。

  这种力量,被当地干部群众概括为“一座城、一群人、一条心”,已成为伴随“村超”发展而生的“村超”精神——无论面对何种挑战,榕江干部群众都能上下齐心、携手拼搏、共同应对。

  在救灾过程中,梁晓磊看到散落各处的足球和各种相关物件,深刻体会到,榕江这座小城,正是通过这颗小小的足球,通过“村超”,凝聚起了全县干部群众的力量。

  “村超”精神,在过去两年多里,不仅团结了榕江的干部群众,也感染了许多“村超”的拥趸和游客。依托美食友谊赛和全国赛等多样赛事,“村超”已然成为促进民族融合与团结的重要平台。此次榕江救灾,很多参与捐赠和救灾的救援队、援建队、爱心人士和志愿者,或是“村超”粉丝,或是曾经观赛的游客。

  数据显示,洪灾以来,社会各界的捐款和捐赠物资源源不断涌入榕江,截至7月20日,榕江共接收捐赠资金近8000万元;截至7月24日,接收捐赠物资超220万件。

  江西人夏文涛在2023年与“村超”结缘后,就被“村超”展现出的团结、热情、拼搏精神打动,成了“村超”的铁杆粉丝。此次榕江洪灾中,他不仅捐赠物资,还投身志愿服务,搬运物资,不辞辛劳。

  ↑7月25日,洪灾后重建的贵州“村超”球场及榕江县城(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如今,重返榕江的夏文涛,渴望见证“村超”赛事的回归,更渴望继续看到榕江人团结拼搏、追求幸福生活的热情。

  榕江县委书记徐勃说,救灾过程中,本地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人员、志愿者的鼎力相助,形成了“双向奔赴”,是“村超”精神的升华,生动诠释了“中国式团结”。

  徐勃表示,“村超”带着感恩之心重启,将推动榕江成为继国际性草根足球文化之城后的“感恩之城”。

  洪水冲不垮“村超”,而“村超”必将因磨难的磨砺而愈发强健。榕江将在感恩中重生,“村超”也将在感恩中不断成长。

  7月26日,球场迎来崭新的一天。

  足球在新铺的绿茵场上画出优美的弧线,啦啦队员在场边欢笑呐喊,民俗展演的群众自信地走过主席台前……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一切又显得那么新鲜。

  “村超”重启,重焕生机;榕江人民将心怀感恩,续写追求幸福生活的新篇章。

【纠错】 【责任编辑:王頔】